首页 资讯 正文

跨越4000多公里!拉孜县青少年代表团走进杨浦

体育正文 197 0

跨越4000多公里!拉孜县青少年代表团走进杨浦

跨越4000多公里!拉孜县青少年代表团走进杨浦

五月(yuè)的上海,黄浦江畔迎来了(le)一群特殊的客人。5月12日至5月20日,来自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的“手拉手互助(hùzhù)·心连心交流”青少年代表团(dàibiǎotuán)跨越四千多公里山河,走进上海市杨浦区,开启了一场为期九天的教育文化浸润之旅。

一趟难忘的(de)旅程(lǚchéng)从脚下开始。从红色历史到教育智慧,从课堂互动到艺术交融,当雪域高原(gāoyuán)的格桑花遇见申城枝头的白玉兰,沪藏两地的师生以教育为桥,共同谱写了一曲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的动人乐章(yuèzhāng)……

红色记忆(jìyì),携手老兵触摸历史温度

“大家抬头看,这(zhè)一幅幅画像所刻画的董存瑞(dǒngcúnruì)、黄继光、邱少云、雷锋……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?”

在杨浦区崇军展示馆,拉孜县的(de)师生们(men)与新江湾(jiāngwān)城街道思政指导员齐聚一堂,刚一踏入展厅,就看到了不少(bùshǎo)熟悉的人物。在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讲述中,他们仔细聆听着英勇烈士们的故事,凝视着过去岁月的烽火,也对杨浦多年来的双拥建设有所了解。

这座去年由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的特色场馆,包含“红色记忆 初心如磐”“烽火岁月 军旅回眸(huímóu)”“双拥共建 鱼水情深”“银龄荣耀 军休风采”“军魂永驻 戎光闪耀”“英魂长存 精神永续(yǒngxù)”“感动留影 投递回忆”七个(qīgè)板块,采用(cǎiyòng)老照片、老物件、场景还原等形式,全面(quánmiàn)展现(zhǎnxiàn)了杨浦这一双拥大区多年来的退役军人工作历程。

穿梭在玻璃展柜之间,一件件革命文物让孩子们(men)驻足许久:锃亮的勋章、磨损的行军鞋垫、斑驳的立功证书……不时有人发问,“这张证书上写的是(shì)什么?”“这位战士参与的是哪(nǎ)一场战役?”每一个懵懂的问题都得到了讲解员的耐心解释(jiěshì)。

随后,师生们与(yǔ)思政指导员开展了一场(yīchǎng)交流座谈会。现场,思政指导员郝建华分享了西藏解放的(de)感人历程,思政指导员吴有根则生动还原了红军战士爬雪山、过草地的壮烈史诗(shǐshī)。不少孩子一边听,一边默默地红了眼眶。当(dāng)分享结束,现场响起了久久的掌声。“看到大家为同一段历史动容,这正是红色基因跨越时空的传承。”吴有根表示。

此次活动中,革命先烈的(de)精神在(zài)跨代际(dàijì)、跨地域的互动中焕发新生,革命前辈与藏地师生共同书写了民族团结的新篇章。从一次参观、一次眼神的凝望中,留存了一段雪域与浦江的共同记忆。

教育对话(duìhuà),百花齐放照亮高原讲台

“人民教育家”于漪提出,“培养科学精神是民族(mínzú)复兴之基。”当前,科学教育在杨浦(yángpǔ)蓬勃发展,讲求培养孩子们“求真、质疑、创新”的科学精神,让(ràng)孩子们成为“未来科学家”式的人。

此次杨浦行,拉孜县师生们集体参访了于漪(yúyī)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。展墙上,一幅幅老照片(lǎozhàopiān)定格了于漪老师伏案备课、与学生促膝长谈的瞬间;玻璃展柜中,一张张泛黄(fànhuáng)的教案手稿上写着密密麻麻(mìmìmámá)的批注;实景(shíjǐng)展厅中,一盏台灯、一支笔,一位人民教师在昏暗灯光下批改作业的身影,瞬间跃然眼前。

参观中,有一座互动投影重现了(le)于漪老师(lǎoshī)“教文育人”的经典课堂场景,藏族孩子们从中找到(zhǎodào)自己老师的神态,沪藏教师也围绕多个热点教育议题展开研讨。

在随后(suíhòu)的研讨会上,拉孜县团委(tuánwěi)副(fù)部长朱莉为杨浦区教育学院张院长献上(xiànshàng)洁白的哈达(hǎdá),张院长则以于漪著作回赠,“愿这些书成为高原教育的火种。”两地教师以“差异为桥”,分享教学案例。“教育没有边界,于漪老师‘一颗心点亮千万颗心’的理念,在雪域也将同样闪耀。”有教师感慨道,“以后,这样的交流学习活动有必要多多(duōduō)开展。”

校园共融,浇灌沪藏情谊之花(zhīhuā)

身着藏族特色服饰,系着鲜红的红领巾,拉孜县师生们来到(láidào)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。现场,大家首先参观了校园内的费达夫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广场(guǎngchǎng)和“一粒米”农场,一方面了解(liǎojiě)了费达夫烈士的生平事迹,探寻信仰的力量(lìliàng),另一方面在劳动中收获价值与成长。

“把好了,双手(shuāngshǒu)一起操作(cāozuò)!”在市东实验学校的科学游乐园闯关活动(huódòng)中,孩子们融入到本地学生之中,藏汉学生共同组队闯关。手中握着操作盘,与机器人尽情玩耍,当看到彩色机器人随着指令灵活起舞时,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(cànlàn)的笑容。

艺术交流环节更显温情。藏族学生带着上海学子一起,在教室中央跳起了藏族特色舞蹈,只见(zhījiàn)衣袖翻飞(fānfēi)如展翅的(de)雄鹰,处处其乐融融,充满欢声笑语。

此外,本次杨浦行,拉孜县师生们还参观了中共一大纪念馆、陈云纪念馆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(jiàoyù)示范基地,传承红色(hóngsè)基因,延续红色血脉。短短的(de)行程(xíngchéng)里,西藏孩子们参与了太多“破壁”时刻:崇军馆里回望(huíwàng)过去百年奋斗来时路(láishílù),于漪展厅内(nèi)教师们的思维碰撞,市东校园中藏汉少年共同感受科学与歌舞的交响,各类红色场馆里解锁爱国主义教育新体验……教育的力量,正在于让差异成为养分,让远隔山河的心灵同频共振。

西藏的孩子们,带来的不只是哈达,还有高原的风;带走的不只是知识,更有浦江的情。这场跨越经纬的“手拉手”行动,旨在(zhǐzài)在孩子们心中(xīnzhōng)栽下“天下一家”的种子,待它生根(shēnggēn)发芽,便是(biànshì)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美的模样。

跨越4000多公里!拉孜县青少年代表团走进杨浦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